首页
中心概况
教学培训
教学研究
信息资源
咨询服务
下载中心
名师风采
报名平台
 
首页>> 新闻动态>>
 
【教学方法】分享课堂感觉,探索教学艺术
发布日期:2015-04-08 浏览次数: 5 字号:[ ]

201542日下午,“分享课堂感觉,探索教学艺术”教学沙龙在逸夫楼114教室顺利举办。医学部督导专家、公共卫生学院王振刚教授从其近几年观察课的经验出发,结合实例与大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想象力。来自各学院(部)的教师及研究生助教近4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著名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曾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合在一起,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王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旁听者对课堂的感觉都要充满想象力,并对课堂想象力进行探寻与思考。

首先,王振刚教授从自身观察课(看课)的经验谈起,认为看课不是简单地对教师的语言、技巧、方法进行纯技术性的评价,而需要“有点感觉”,带着欣赏的情感去品鉴。同时,看课的目的在于教育批评,需要观察者具有理论的敏感性与直觉,带着理论去发现问题,从美学、哲学等方面感受课堂的节奏。因此,看课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的,观察教师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提问的过程。

接着,王教授结合食品卫生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环境卫生学、药理学等几个课堂教学实例,详细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归纳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对一个问题或案例不断转换视角,以小看大、以大看小,跨学科分析和思考问题;(2)借助某些工具如小习题、游戏等让课堂搅动起来,引导学生参与;(3)对普通的问题追根究底,通过提问和追问,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因果谬误,进行深度的学习、思考和探究;(4)如健康教育类课程,应减少科普性知识的传授,重视对科普知识的传播方法、基于循证医学、传播学基础的深层次研究,带领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追问深入发现其中的乐趣,使科普知识传播更为有效;(5)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从哲学角度来思考一般问题,了解一些文学、历史的知识,展现知识的特殊魅力;(6)少讲精讲,避免面面俱到,讲得太多太细可能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王教授认为,想象激发问题,想象激发创造;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固定模式,但需要给学生留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从每次讲课中提炼一些思想,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大有裨益。

最后的互动环节中,老师同学们针对其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讨论交流。如:教师应选择什么样的问题精讲、什么样的问题不讲,如何面对学生悟性的差异,如何解决少讲精讲与教学大纲的不一致问题,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王教授的分享引发了大家对大学教育、教育目的的深度思考,教师们需要抓住想象力的精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

 

主讲人介绍

王振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环境卫生学、环境流行病学,著作有《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译者《卫生保健废弃物的安全处理》。退休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督导组成员,致力于教学研究。教育研究著作有《师生对话之道》、《课堂感觉——教育想象力探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