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教学培训
教学研究
信息资源
咨询服务
下载中心
名师风采
报名平台
 
首页>> 新闻动态>>
 
【教学设计】讲座“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6-07-08 浏览次数: 5 字号:[ ]

 

2016629日下午在在逸夫楼114会议室,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药学院教授杨晓达进行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的讲座,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各学院(部)、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近30名教师与研究生助教参加了本次活动。

传统的“三基”基础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保证了学科自身的完备性,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及后期的实践应用割裂,需要学生自主建立学科思维。随着教育及IT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传递不再是重点,学生需要更多知识整合的教学,将基础知识与后期的实践相结合,如现在常见的PBL教学方式,因此,学科整合式教学方式是为了给学生后期高级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需从基本逻辑、基本方法、基本应用与学科目标联通整合,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需要教师对教学有充分的投入,才能实现这样的转化。

医学/药学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训练,而是人文、科学和职业技能相交融的综合职业培训,在医学教育中的课程学习和职业训练的融合是一种学科交叉和学科转化;而学科交叉和学科转化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人的本能,是需要经过不断培训慢慢形成的能力,学科思维整合式教学在这种能力的训练形成中非常重要。

杨教授结合《走近科学》中的“离奇高烧”的案例,讲述了传统基础教学中,教师因注重知识传递、忽略学科思维培养,导致学生只获取零碎知识、零碎的技术、缺乏学科整体观,进而对专业产生厌恶、厌学的心理。而目前这种学科、专业和技术教育相分裂的现象普遍存在,医学专业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分割尤其明显,因此基础医学在面临临床医学实践挑战时,必须来一场洗心革面的革命。

接着,杨教授从化学角度对“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量子医学所谓的自愈功能、小分子水的功能、沉淀反应与尿结石的预防、CO中毒与自由基科学等进行了分析,具体阐述了基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将科研服务于教学,将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层思考和能力的培养,促进自身本领、能力的提升。杨教授认为科研是科技进步推动教育进步的结果,而科研的进步推动了学科的不断进步,科研应该是当代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一种基本素质,科研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和生活的一种习惯。

本次教学沙龙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杨教授对临床和生活中各种案例的分析解释让大家耳目一新,大家认识到科学研究在工作和生活中真的无处不在。最后,杨老师向与大家分享其教学座右铭“To instruct sometimes; to guide often; to encourage always”及自创的《幽兰操》词,与大家共勉。

 

幽兰操

作者:杨晓达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草与茂,无人而芳。

幽幽栖谷,德馨君王。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时人暗蔽,贤者埋藏。以日以年,逍遥四方。

奕奕荠麦,贸贸雪霜。君子之道,闇然日彰。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