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讲座
超越因材施教——个体教师教学新原则与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各学院(部)、教学医院教学办公室(教育处、科教科):
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将于11月21日(周六)上午邀请北京大学卢晓东老师和陈江老师做专题讲座,欢迎感兴趣的师生报名参加。具体安排如下:
一、讲座内容:
1、超越因材施教——个体教师教学新原则与方法
主讲人:卢晓东博士(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
2、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主讲人:陈江博士(“呆呆老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讲座详细信息及主讲人介绍见附件。
二、时 间:
2015年11月21日(周六)上午8:30—12:00
三、地 点:
逸夫楼414室
请各学院(部)、教学医院教学办公室(教育处、科教科)协助通知感兴趣的师生参加,并于2015年11月20日(周五)早晨8点前进入教学发展中心网站(http://tl.bjmu.edu.cn)报名平台进行在线报名。该活动记录青年教师研修与研究生助教培训项目学分,讲座1、讲座2各1学分(共计2学分)。
咨询电话:82805005 程老师; 82802295 刘老师
欢迎广大师生关注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网站:http://tl.bjmu.edu.cn。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医学部教育处/教学发展中心
2015年11月16日
附件:讲座及主讲人介绍
讲座1:超越因材施教 ——个体教师教学新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是中国古老的教学原则,但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予以反思,会发现在古代社会因材施教存在逻辑缺陷。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每一名教师因材施教实际既无可能、也必定无效。正是学生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力以及自我持续一生的学习和追求,为其赋予了最终意义。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个体教师教学层面,呈现为相信、信任和欣赏学生;去除框架,不去判断学生之材;师生平等;挑战;宽容;生成意义;支持学生的自我学习等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局限于当下学科范式之内,自身研究主要在当下学科范式中进行,要培养出创新的学生需要教师将“挑战”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时常促使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到达学科前沿而面对未知世界;或者有机会从现有范式束缚中跳出来看看,知道自己处于局限之中。报告展现了六个挑战的教学案例并予以深入分析,经由比较和分析展现出“挑战”作为教学方法的多方面本质,以促进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
卢晓东简介
卢晓东,男,北京大学三级研究员,博士。1969年8月生于山西太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并留校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23年。1995年在北京大学高教所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个人研究领域为教育财政、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和院校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与教育评论24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2001年、2005年、2010年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受邀学术报告和演讲220余次。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2007-2015年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担任多项兼职工作,如2004-2007年担任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2002-2011年担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专家组成员,2010年担任教育部“质量工程”总结与论证专家组成员、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等。
讲座2: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PPT是现代社会各种报告和演示的重要工具,虽然“PPT的基本用法”已经是人所周知的常识,也是当前老师们上课的基础。但作品的精美和设计水平、制作过程的效率的不同,依然会使报告和演示的效度有天壤之别。此外,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工具也不止PPT而已。另外,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大量探讨了慕课/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本次讲座中,呆呆老师根据近二十年的使用经验,介绍在教学中以PPT为主的工具的运用原则和技巧;并以实例介绍微课的制作方法和要诀。具体内容包括:
1) 大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
2) PPT制作课件的原则;
3) 运用PPT讲课的技巧;
4) 另一些值得尝试的讲课软件
陈江简介
陈江,男,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包括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等方向。讲授电子线路、随机过程、计算机应用、创新工程实践等八门课程(含两门精品课,一门MOOC,一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近年来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国际微纳传感器应用设计大赛、国际青年创新大赛等赛事的国内最好成绩。在北大校内以“呆呆老师”的称谓闻名,2012年以最高票数评为首届北大未名风云人物。讲课特点是“热情澎湃+冷笑话+精湛的PPT”,颇受学生欢迎。曾在校内做过多次关于PPT的讲座,场场爆满。近两年受邀在国内各种教育研讨会议、论坛做报告三十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