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案例撰写”——教学沙龙活动顺利举行
2012年9月19日下午2:30,本学期第二次教学沙龙活动在逸夫楼1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PBL案例撰写”,来自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教学部、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和北京医院的16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延续上一次沙龙活动的内容,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的宋德懋副教授与大家分享PBL案例撰写的经验和体会。宋老师强调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平台,撰写的案例应包括三个元素(population behavior life science)和两大关系(内容知识/能力素质);尤其要关注完成后的评审、回馈、评估和修善。如何有效地进行PBL教学需要注意3个关键点,一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三是考核方式。
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基础医学院微生物系的李彤老师拿出了一份准备实施的PBL案例材料与大家传阅分享,李老师认为不论是PBL还是传统教学,老师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对那些缺乏学习能力的学生应予关注,需要给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有老师认为PBL教学方式的推广需要学校、学院或者学系(教研室)的统筹安排,要做好“顶层设计”,不同学科内容的知识传授方式上存在差异性,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采用PBL的教学方式。有的老师担心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完整和系统性,对PBL的使用有顾虑,此外还涉及了教学成本的增加,以及课时计算等问题。公共卫生学院的王晓莉老师介绍自己从“传统授课”到“专题学习”再到“PBL教学”的经历和探索,感觉关键点在于明确授课的目的,PBL教学的评估效果也许不是短时间能体现出来的,需要看远期效果。来自临床医院老师们,就撰写经典案例是否优于临床真实病例,如何激发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的兴趣与激励学生努力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分享了他们的一些想法。来自第三医院骨科的赵旻暐老师以PBL教学“亲历者”的角度,与参会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如果知识系统是一棵大树,那临床知识就相当于一个树枝的末端,PBL教学方式有利于解决“末端知识”的问题,它就像在细胞表面附加了很多“受体”,一旦在一定条件下激活,就可以发挥很大的“功效”。 在PBL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一个“领导者”转变成“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索,共同成长。目前医学教科书中仍存在内容陈旧等问题,而各学科专业发展很快,需要医学生有能力去寻找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做为一名北医临床八年制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他充分感受到了PBL教学对于他的长远影响。
最后蔡处长对大家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关心和支持医学部的教学改革,参与到医学教育研究中来,深入理解和体会PBL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