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下午,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师冯菲做关于“翻转课堂”的专题报告。来自医学部各学院、教学医院的8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2013年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2014年度的《地平线报告》更将“翻转课堂”列为未来高等教育领域的主流教育技术之一。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为何有效?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的要素有哪些?冯菲老师带领大家走近翻转课堂。
冯菲老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生动展示了什么是翻转课堂及其古往今来。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外学知识、课内进行互动,即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互动的场所,课上,教师简单讲解知识重点,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学生讨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中上课教师讲、下课学生做作业的教授方法正好颠倒。这种教学思想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就已产生,2000年迈阿密大学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而国内的“杜郎口中学”也很早进行过类似的教学探索。2011年,随着MOOCs等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为可行,继而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接下来,冯菲老师介绍了一些在国内外实施“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包括1996年迈阿密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布朗大学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课、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工科实验课、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计算机课程,以及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的《人群与网络》课程、陈江老师的计算机课程等等。这些翻转课堂的案例研究都表明,翻转课堂能较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态度及能力等。
翻转课堂为何如此有效?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它为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冯菲老师从学习理论、学习经验效率、优秀教学等教育学理论角度,详细分析了翻转课堂模式有效的原因:教师课前布置的自学任务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持?、建立结构化的思维模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课堂上老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加强其内容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知识建构;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反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学习、反思学习过程。无论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还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说,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效的。
虽然翻转课堂能解决现有高校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但在实施上仍面临许多挑战,如课堂接入问题、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内活动/出勤率、学生人数太多、学生任务加重等等。为此冯菲老师提出,要设计和实施好一门翻转课堂,需要注意3大关键点:首先是教学整体设计,教师备课不能只备教学内容,更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第二关键点是要设计好的、结构化的预习问题和课前任务,不同的问题形式能启发学生不同的学习过程,练习能促进学生有效提取知识、促进学习成果的生成,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课堂点评与讨论组织也十分关键,翻转课堂要教会学生学会互相学习,培养其同伴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对于人数过多的班级,教师可使用投票器、加强助教培训、5点监控法、金字塔讨论等方式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
最后,冯菲老师认为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它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犯错、老师提供有针对性地反馈,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讲座持续了2个多小时,讲座结束后,冯老师就如何评价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效果、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等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教师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法”也许并不适合医学教育的某些课程,但今天讲座中学习到的相关教育学的理论、课堂讨论方法、提问的技巧等很有启发,对教学很有帮助,有部分教师表示将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教师们对这样的讲座表示欢迎,希望有机会接触了解到更多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法。
医学部教育处/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
20140410-翻转课堂教学法.pdf
什么是翻转式课堂?_标清.mp4
主讲人介绍
冯菲,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师,致力于高校创新教学法以及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推广,多年致力于在北大教师中推动技术的教学应用。编著有《混合式教学成功手册-让课程快速上网》、《北大助教工作实用手册》等书籍。此外,其作为主要负责人,规划并实施“北京大学助教学校”,为北京大学助教提供有关教学方法、技巧以及教学资源制作方面的培训工作,在校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