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教学培训
教学研究
信息资源
咨询服务
下载中心
名师风采
报名平台
 
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理念】《医学教育回顾、现状与思考》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8-11-23 浏览次数: 5 字号:[ ]

2018年10月30日于逸夫楼309教室,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为大家带来“医学教育回顾、现状与思考”的专题讲座,来自医学部各学院(部)、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的150余位老师及研究生助教参加了本次活动。

王主任首先介绍了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关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政策文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强调医学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握机遇,推动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就新时代医学教育如何落实发展方略,王主任从全球视野,立足于国情,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医学教育的思考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王主任简要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全球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突破。第一代医学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育家Flexner教授将现代科学引入医学教育,使医学教育从学徒制转变为学术模式,提出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并为以后的学科、院系、学校的设置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战后随着医学院校的发展,三级医院和学术中心的扩张,开启了第二代医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第三代医学教育则以卫生系统为基础,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终身学习、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探究能力的培养。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联合撰写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这一报告也成为进入了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时期的标志。

王主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医生的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与期望为依据,根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要妥善应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变化,进而培养医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从中观层面,医学教育发展面临六大变化,即标准国际化、技术现代化、方法多样化、课程综合化、功能社会化以及方向终身化。要充分认识医学教育的阶段性,即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发展,做好不同阶段的有效衔接和多部门的合作。在微观层面,通过课程整合和跨学科学习、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医学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多,医学生招生人数增加,医学院校大规模并入综合性大学。王主任用数据展示了我国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分布、招生数量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情况,分享了自己对推动医学教育的建议。一是需要全面认识和理解医学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深入思考,避免以偏概全、管中窥豹。面对我国医学教育的不足,应力求改革,改革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回归本科教育、面向未来、科学管理,努力完成医学教育的两项重要任务:培养服务社会的专业人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术精英。二是医学教育要在现代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设计与运行管理,提高医学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制定和落实教师培训、教学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等相关政策,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三是完善医学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微观运行方向,从而促进协同发展、宏微相济,同时还应加强同行交流和资源整合。

现在我们已经制定修订了中国医学教育标准,建立了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符合国情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已完成75所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搭建了医学教育交流平台,形成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专家队伍,在更新医学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医学教育办学行为,保障教学质量和营造评价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8年11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